-
北京未来5年将投入逾200亿发展民政事业
-
新京报
1458
2006-11-1
“十一五”期间,包括居委会及村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在内的社会工作者,将纳入统一职称体系,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有望提高。昨日,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发改委共同发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未来5年民政事业经费总投入预算为200多亿元,比“十五”期间的146亿多出1/3.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制定《北京市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北京市 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在社区服务行业普遍推行社会工作者职称制度,将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纳入社会工作者序列,提高工资待遇。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聂志达介绍,今后,“社会工作者”将包括社区工作队伍及从事社区工作服务、管理的政府部门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的主任和党委书记,从事社会福利、殡葬等管理职能的机关员工,都将纳入该职称体系,评定初、中、高职称等级。现在,居委会主任等人的工资由政策性文件解决,今后则将出台规范性文件,与职称挂钩。
聂志达说,目前这一制度正处于调研阶段,接下来还将在大学内开办社工基地,进行相关培训。
-规划解读
1.多胞胎家庭救助力度将加大
未来5年,农村“五保”人员、城市“三无”人员的救助标准将适度提高。重残人、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症病患者等人员,以及单亲家庭、多胞胎家庭也将受到更多救助。
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副处长吕海燕介绍,单亲家庭、多胞胎家庭目前尚未单独设立救助标准,这类救助对象的救助分散在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各个方面。“十一五”期间,将确保对这些人群的救助力度与其困难程度挂钩。
此外,民政部门还将健全专项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危重病救助制度,缓解低收入家庭的医疗困难。同时多途径筹措资金,拓宽廉租住房供应渠道,进一步扩大城市廉租房救助范围。
2.五六环间将新建两处殡仪馆
2010年前,《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将进行修订,以探索行业准入制度、年检制度、执业资格认证等制度,建立健全殡葬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殡葬设施建设方面将科学规划,南北五、六环之间人口居住密集区附近,将新规划设置两处不含火化功能的殡仪馆,使全市殡仪馆达到14家。而东部地区则将新规划设置两处园林式骨灰林。
此外,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场的迁建工作和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的翻建工程将陆续完工,八宝山革命公墓将按照国家公墓标准改扩建,并完成西静园(东北义园)东院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部分发展指标
●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面积达到300~350平方米;
●农村特困户、优抚对象危房翻建数量不少于6500户;
●全市经常性社会捐赠点达到1000个,慈善组织和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慈善捐赠达到5亿元;
●全市养老床位达到5万多张,占老年人口的2.3%,其中社会办养老床位不低于40%;
●京郊所有行政村建设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对1000个山区村给予相应的资助;
●福利彩票销售总额为100亿元;
●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5万名,军休职工5800名;
●全市民间组织总数达到8000个以上,民间组织的作用和能力明显增强;
●全市民政事业费总投入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民政对象经费支出约为150亿元;
●民政信息化形成一个统一的电子工作平台,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主要民政业务工作。